非洲豬瘟加之飼料減抗替抗,驅動我國生豬產業轉型升級。在當前形式下我國豬場重要疾病要如何控制和凈化?
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、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楊漢春教授認為,控制和根除非洲豬瘟是我國生豬產業的必由之路,不根除非洲豬瘟我國生豬產業將舉步維艱。#p#分頁標題#e#
楊漢春:控制和根除非洲豬瘟是我國生豬產業的必由之路
5月14日晚,“佰高威盛·大咖來說”系列講座盛大開播,首期特邀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、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楊漢春教授,在線講授豬場重要疫病的控制與凈化。
我國生豬產業還未完全脫離非洲豬瘟陰霾,新冠肺炎疫情又對全國各行各業帶來影響。非洲豬瘟加之飼料減抗替抗,驅動我國生豬產業轉型升級,要求我國養殖業在生產方式、飼養管理、養殖環境、生物安全體系以及疫病凈化上進行全方位的提升。楊漢春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了分享。
生物安全是最有效、成本最低的非洲豬瘟防控手段
楊漢春認為,控制和根除非洲豬瘟是我國生豬產業的必由之路,不根除非洲豬瘟我國生豬產業將舉步維艱。當前疫情已經進入局部流行和散發,處于持久戰階段。“持久戰時間取決于我們的行動成效,做得好的話3年就可以進入消滅戰。”
#p#分頁標題#e#我國非洲豬瘟疫情趨緩,與生豬存欄下降、豬只減少、密度下降,生物安全意識的提高,生物安全措施的改進與完善,檢測與監測力度的加大等有密切關系。但疫情并未消停,非洲豬瘟病毒依然在環境、豬群(場)中存在,污染源仍然未被徹底消除,病毒仍在傳播。
因此當前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。非洲豬瘟病毒污染面大,傳染源與污染源多樣,且逐漸增多的生豬調運容易使得疫情傳播,南方地區進入雨季也可能面臨新一輪疫情。
楊漢春指出,目前尚無安全、有效、可信、可商業化生產的非洲豬瘟疫苗,防控工作應該緊密圍繞消滅傳染源、消除污染源、切斷傳播途徑來做。他強調,通過生物安全措施完全可以有效防控非洲豬瘟,且是最有效的、成本最低的防控手段。
他建議構建全行業、多維度的綜合防控技術體系,包括:養殖企業、運輸企業、屠宰企業、肉制品加工企業、飼料企業均應參與進來。#p#分頁標題#e#
對當前非洲豬瘟防控的6點建議
結合國家對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提出的任務和要求,楊漢春教授針對當前非洲豬瘟防控提出6點建議:
1. 完善綜合防控體系:成立綜合防控/生物安全管理團隊,建章立制,查漏補缺,完善防控措施,一場一策。
2. 加強風險管控、臨床監測和實驗室定期檢測,包括:豬、人、車、物的檢測;非洲豬瘟的臨床監測與排查;定期開展實驗室檢測;早發現、早處置疫情。
3. 創造條件、穩步復產和擴大規模:環境、設備、用具徹底消毒,對發生過疫情的地區、豬場的環境(包括水源)進行評估,保證環境干凈,保證豬只不帶毒、抗體陰性,確保飼料無非洲豬瘟病毒污染,需做好豬場改造,具備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。
4. 新建場應符合非洲豬瘟防控的生物安全要求,采取科學設計、分區布局、物理隔離、分區分級、智能管理的總體原則。
5. 推動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小區建設:在生豬養殖密集地區,養殖企業牽頭,當地相關部門配合推動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小區建設,實施聯防聯控,在小區建設洗消中心(站/點)、售豬中轉站(點)、無害化處理場,統一運輸(豬、飼料、物品)車輛,統一開展非洲豬瘟監測與檢測工作。
6. 企業提升責任感:疫情嚴格處置,禁止發病豬和感染豬進入運輸、交易、屠宰環節,大力宣傳生物安全防控理念,及時開展培訓、指導工作。#p#分頁標題#e#
楊漢春詳細講述了豬場構建和完善生物安全體系的要點,以及包括引種(豬)控制、運輸工具管控、進場物品管控、人員管控、飼料控制和環境控制6大方面的生物安全防控關鍵環節。
疫苗免疫應科學減負,種豬場做疫病凈化完全可行
#p#分頁標題#e#
當前形勢下,豬場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為免疫防控的科學減負奠定了基礎。楊漢春指出,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前,豬場免疫防控中使用的疫苗種類越來越多,免疫次數越來越多,免疫劑量越來越大。“經產母豬加上后備階段,要打二十多針疫苗”,導致“人累、豬累、錢累”??茖W減負指的就是減少使用疫苗的種類、減少免疫頻次、降低疫苗免疫劑量、優化和簡化免疫程序。
此外,種豬場凈化豬瘟、偽狂犬病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勢在必行。楊漢春認為,豬瘟、偽狂犬病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(藍耳?。┒伎梢酝ㄟ^種豬傳播,種豬干凈才能保證我國豬病整體防控越來越好。而當前的豬場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為豬病凈化提供了條件,并且已經擁有成熟的凈化技術與凈化方案,也有成功的經驗。
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近年來開展疫病凈化場與示范場的評估,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也從十二五開始就一直推動和實施豬瘟、偽狂犬病、豬藍耳病凈化相關工作,并取得顯著成效。楊漢春介紹,目前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中,已經有9個偽狂犬病凈化示范場,3個豬瘟凈化示范場,2個豬藍耳病凈化示范場,14個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。
#p#分頁標題#e#
近3年監測數據顯示,我國豬偽狂犬病gE抗體陽性率在降低(32.22%),陰性豬場在增多(27.53%),一些因毒株變異而轉陽的豬場近年來又重新達到凈化水平;豬瘟抗體免疫水平良好(80.57%),核酸檢出保持低位,流行率和感染率均很低;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雖然還很高,但核酸檢測水平在30%左右。
因此楊漢春認為,配合非洲豬瘟防控,完全可以做到豬瘟、偽狂犬病、豬藍耳病的凈化。從種豬場開始,到區域凈化,最終實現全國的根除。
最后,當前生豬產業面臨重新布局規劃、規?;c標準化進程加快、企業化集團化程度提高、管理智能化與精細化水平提高,以及實施“育、繁、養、宰、銷”一體化、生豬就地屠宰、變運豬為運肉等改變和挑戰,這些均將推動我國生豬產業轉型升級,也將成為新的機遇。
1. 動物疫病防疫法修改草案的征求意見稿中把動物疫病凈化、消滅提到了重要位置,請問動物疫病凈化會成為我國未來幾年防疫工作的重點嗎?
楊漢春:現行的防疫法已經出臺很多年,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前,就有討論過動物疫病防疫法的修改。把凈化和消滅列入修改草案并不容易,針對目前動物疫病的形勢和現狀,未來可能會啟動一些動物疫病凈化和消滅的相關工程。動物疫病凈化也是未來生豬產業工作的重點。
#p#分頁標題#e#2. 您比較重視種豬疫病凈化的作用,現在種豬市場比較復雜,是否對種豬質量造成影響,從而延緩整體的凈化工作推進時間?
楊漢春:影響是實實在在的。非洲豬瘟發生之后豬場的精力都在非瘟防控上——當然有的企業偽狂犬病、豬瘟、甚至藍耳病已經凈化了,這對非瘟防控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,而有的正在進行凈化的豬場相關工作確實延緩了。當前最缺的就是種豬,這是恢復產能的剛需,所以種豬質量總體必然是下滑的。應急的種豬可能用1胎就面臨淘汰,所以種群凈化工作不用放緩,防非復產和豬病凈化雙管齊下。
#p#分頁標題#e#3、您認為除了非洲豬瘟,哪個病在豬場最需要關注防控的?疫病凈化可否做先后的排序?
楊漢春:由于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,防控非洲豬瘟的同時很多疾病的流行會減弱。但現在實實在在發生的還有豬藍耳病的問題,因為復產需要引種,當前豬場種源比較復雜,可能帶來新的藍耳病毒株,從而造成豬場藍耳病疫情再現。所以建議還是要引進藍耳病陰性的豬。
凈化的排序一定是先易后難。除了非洲豬瘟一定要走根除的道路,最容易凈化的是偽狂犬病,第二位是豬瘟,第三位是豬藍耳病。
4. 在當前較好的生物安全條件下做動物疫病凈化,還存在哪些難點呢?
楊漢春:目前條件下,疫病凈化難點主要在引種,需要保證引進種豬都是陰性;第二檢測技術的精準性,需要采用特異、敏感的檢測技術,豬場可能比較難選擇。但總的來說都可以解決,三個疾病都有成熟的凈化方案和技術,都是可行的,關鍵是企業要去做。
5. 被污染的飼料是如何傳播非洲豬瘟的?是否有具體的實驗數據?怎樣的飼料會導致非瘟的傳播?#p#分頁標題#e#
楊漢春:主要是看飼料來源。飼料廠的生物安全很重要,飼料生產企業要評估環境和原料有沒有受到污染。自配飼料也要評估原料的來源、原料收獲過程、烘干程序等等。在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之后就有很多飼料相關的檢測數據,檢出非洲豬瘟核酸陽性。尤其是來自于疫區的原料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很大。
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經口傳播,假定飼料有污染,我們要做評估,再采取相應的辦法或者工藝來消除可能潛在的污染。當然,假如環境污染降下來,飼料潛在的污染可能就消除了。